美軍四個師進駐台灣?美國抗中共關鍵推手發話,川普為這件事可以犧牲貿易協議

/ 默认分类 / 0 条评论 / 2871浏览

昨天在智庫機構Macdonald Laurier Institute 舉辦的一個研討活動上 美國國務院那位中國政策的首席顧問 余茂春教授露面發言了 闡述了自己的觀點 從今年疫情開始 中美關係發生了本質的變化 那這位余茂春教授 被認爲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幕後推手 他對今天美國政策的形成 發揮了很大的影響作用 但是 他是比較低調、居於幕後 這一回 是他比較少見的公開露面 闡述自己的觀點 昨天的這段視頻講話裡面 余茂春是專門反駁了習近平在聯合國大會的發言 習近平說中國是奉行多邊主義的國家 余茂春就說習近平缺乏自我意識 lack of self-awareness 中文也可以翻譯成沒有自知之明 多邊主義余茂春說是有一個基礎的 就是合作的各方要有共同的價值觀 那麼這個所謂多邊主義到底是個什麼東東呢? 簡單的說就是什麼事大家得商量著辦 得通過聯盟的努力、大家得溝通 共同實現目標 而不是說就是凡事我要什麼就是什麼 我行我素、不管不顧 想怎麼幹就怎麼幹 那麼既然是商量著辦 那當然得有一個商量的基礎 大家得有共同的頭腦 什麼是對什麼是錯 有個共同的衡量標準 才有的商量 所以在一些基本理念上就得有廣泛的共識 其實美國在面對外部挑戰的時候 一直走的是聯盟道路 從反法西斯聯盟、到朝鮮戰爭的聯合國軍 再到和盟友們聯合起來對抗蘇聯共產集權到反恐 再到今天的抗中共 它走的都是聯盟道路 也就是余茂春所說的多邊主義路線 習近平了可能他真的不懂多邊主義是什麼意思 大約 就是什麼詞兒時髦 祕書就在稿子裡面給他寫什麼? 都是跩大詞、漂亮話 但是當中共說「多邊主義」的時候 它心裡確實是有一個對應物 是什麼呢? 其實就是「統一戰線」 只不過是在國內的體制裡面說「統一戰線」 在國際上它就用「多邊主義」這個詞來包裝 這個「統一戰線」和「多邊主義」有差別嗎? 統一戰線它是基於短期利益的聯合 這是它的本質 就是比如講在中共歷史上爲了和日本人作戰 它把勢不兩立的地主也拉攏進來 號召減租減息 組成了所謂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中共抗日的意圖到底有多堅決 咱們另說 它最起碼也打過抗日的旗號 所以這叫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那爲了推翻南京國民政府 它把本來勢不兩立的民主派知識分子也拉攏進來 反正你們都反國民黨 我也反 所以這叫新民主主義統一戰線 但是只要把眼前的敵人一干翻 統一戰線就要重新定義 它就不復存在了 地主繼續鬥、自由派知識分子也接著批 只不過由於前一段時間主要敵人過於強大 我要再分神鬥你們 像原來那樣 那就讓我的力量分散變得非常不利 所以 我就暫時安撫你們 甚至 還做出摒棄前嫌 咱倆一笑泯恩仇 那麼一個姿態 換得你的暫時支持 這個統一戰線 它其實就是中國古代講的縱橫術、合縱連橫 它是一種權術手段 它主要是以短期的收買和欺騙爲手段實施的 共產黨反正還沒有上過臺嘛 它上臺以後怎麼辦? 你是不知道的 所以它現在可以隨便提出各種各樣的承諾 這個中共當然在世界上也沒當過盟主 它實際當盟主會發生什麼? 它也可以隨便怎麼說怎麼說 反正 這個民主人士在國民黨那邊得不到的權利 我都可以說上了臺以後全都給你們 反正我上臺以後怎麼辦?那個時候你才能知道 但是那個時候已經晚了 就換得你現在的支持就可以了 其實 我心裡是知道 就是共產黨心裡是知道 咱倆其實是勢不兩立的 我也就是哄哄你而已 而這個多邊主義 它的前提是參與的各方在一些基本信念上 得有深層的認同 像民主、人權、普世價值 如果你這些方式上都不認同 只是基於短期利益的交易 它很難凝聚成堅固的同盟 也就談不上什麼多邊主義 所以「統一戰線」和「多邊主義」表現上沒有太大差別 都是建朋友圈 然後拉朋友互懟 但它是完全兩種不同的心態和頭腦發展出來的東西 就是這麼個區別 余茂春昨天還特別提到一件事情 就是川普政府對於香港民主抗爭提供了很多支持 他說川普總統寧可失去貿易協議 也要阻止中共鎮壓香港 那我就在琢磨 余茂春教授這是對川普過去一年在香港問題上的表現 在爲他支持辯解呢? 還是說對川普政府未來行動的一個暗示呢? 美國對香港態度的一個突破性進展是去年11月份 美國國會通過了《香港人權和民主法案》 而且 這個法案的實施步驟 現在已經進入到了關鍵階段 大家還記得嗎?包括林鄭月娥在內的那11人的制裁名單 是美國國務院今年8月份公布的 按照法案的要求 這份名單出爐以後的30--60天之內 美國的財政部長得拿出次級制裁名單 就是那些和被制裁的官員機構有聯繫的銀行 它們得是下一波制裁的對象 這才是真正有殺傷力的大招 那30天--60天 那也就是說在10月7號之前 按照正常的程序 我們就應該看到這一份次級制裁名單 今天是9月23號 所剩下的也就兩個星期時間 如果說余茂春教授說爲了阻止中共對香港的鎮壓 川普不惜犧牲中美貿易 說的是2019年的川普 那我覺得是有點過於溢美了 但如果說是在暗示川普接下來要做的 那還有幾分令人期待 一旦金融制裁實施 那確實就相當於放棄中美貿易協議了 那麼能不能跨出這一步 成爲美國總統大選十月驚奇的一部分呢? 那我們就等等看 余茂春的這番話裡邊 多少他有這方面暗示的意思 現在在美國 對抗中共的整盤棋裡面 其實臺灣的重要性在快速上升 已經超過香港了 就在剛剛發表的美國《軍事評論》的雙月刊裡面 就有作者提出 應該在臺灣部署地面部隊 有作者建議 在臺灣應該部署美軍的四個師的兵力 阻止中共攻臺 四個師是個什麼概念呢? 美國現役的陸軍總兵力是接近50萬人 師級作戰單位也就10個 另外還有13個旅級作戰單位 還有一系列較小的單位 你派出四個師到臺灣 那怎麼也是大幾萬人 它也超過了駐韓美軍的第八軍團的規模了 那就算是美軍在海外最大的陸軍集群了 而且 美軍他一般不會是單一兵種的部署行動 你光派陸軍去沒有空中保護能行嗎? 沒有反彈道導彈攔截的保護網能行嗎? 所以美國陸軍要去的話 那相應的海、空軍、其他兵種也得配合跟上 那麼臺灣自然也就成了美國在海外最大的軍營了 那中共解放軍這邊 它的兩棲運載能力 普遍估計它一次運送很難超過一個步兵師的兵力 那美軍四個師往臺灣一擺那不就完了嗎 加上國軍自己的兵力 那麼中共解放軍想要登陸奪島那幾乎就別想了 當然 美軍進駐臺灣還是四個師的兵力 這是一個非常大膽激進的提議 確實很難馬上走到這一步 不過 它已經是美國軍事學術界登堂入室 大大方方討論的問題了 中國的觀衆網友可能不太清楚 在西方這種精英體制裡面 學術界它和政府的距離是非常近的 基本上就是一個隔壁的關係 那很多大學教授一轉身就是政府部長了 像剛剛去臺灣訪問的美國副國務卿克拉奇 你看他的背景先是在商界創業 然後 2013年之前那幾年是普渡大學的校董會主席 然後再回到商界、然後再進入國務院 那位貿易顧問納瓦羅 那就是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的商學院退休教授 就是大家很熟悉的那個外交家基辛格 他也曾經在哈佛大學任教 一個方案它只要成爲學術界和智庫機構熱烈討論的話題 那麼沒跑 很快它就會擺上總統的辦公桌了 所以美軍進駐臺灣這個事 大夥還千萬不要等閒視之 那咱們這個節目也連續幾次談過臺灣了 就有朋友留言了 說是不是現在加速太快 對臺灣自己來講也不夠安全 還是穩健一點好呢? 也有朋友說 其實臺灣不應該採取太過刺激中共的行動 那現在的形勢是 美國已經完全轉向對抗中共了 只要川普它能夠連任 他對中共的目標 其實已經和里根時代對待蘇聯完全一樣了 就是要將其完全的孤立削弱 甚至是促使中國內部發生變化 你甚至也可以說 川普要連任 那就是衝著要共產黨的命來的 那這個時候他扶持臺灣是不是要利用臺灣當馬前卒呢? 你說要用 那肯定是要用 但是對臺灣來講也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機遇 那你看中共這邊對臺灣已經把很多模糊空間都撤銷了 九二共識只剩一中沒有各自表述了 對臺灣只剩下一國兩制這一條路 沒有別的路了 現在 是把臺海中線這個軍事默契也撤銷了 它也是擺明了就是要來要中華民國的命 要臺灣民主和自由的命來了 美國是要共產黨的命 共產黨是要臺灣的命 雙方都沒遮沒掩了 你說臺灣還要保持中立、兩邊找模糊空間 其實是有點自欺欺人了 就落入兩害 怎麼叫兩害呢? 美國抗共 請問沒有臺灣它就不抗了嗎? 它照樣得抗 美國在歷史上它也不是沒遇到過挫折 失去了古巴 卡斯特羅上臺古巴變紅了 那美國就不反蘇、反共了嗎?它照樣反 美國敗走越南、越南也落入共產黨手中變紅了 它就不反蘇、反共了嗎? 它照樣反 只要目標定了要抗中共、沒有臺灣美國也要抗 但是過程中臺灣要猶豫了 美國看你三心二意 那說不定好東西就不給你了 給你的先進武器你回頭又投向對岸了 交給中共了 那它不虧了嗎? 它也就不給你了 所以對臺灣來講猶豫則貽誤時機 此其害一也 另外那邊中共要滅臺 請問沒有美國它就不滅了嗎?它照樣要滅 只要你是民主自由、它是集權專制 它就容不得你 有沒有美國它都要滅你 但是臺灣你今天猶豫一下 它只會覺得你軟弱 絕不會因此感激你 就改變了所謂統一的目標 這個時候沒有美國的幫助 你豈不是更糟了嗎? 這叫自食惡果 此其害二也 這叫兩害 所以現在臺灣能做的 就是趕上美國全球戰略轉變的潮流 抓住機遇 臺灣是小國寡民、夾在兩大強權之間 小國它創造不了世界的潮流和趨勢 它的生存之道就是要有識別機會的眼光 和抓住機會的決斷力 這是一個朋友提出的問題 另外總有朋友留言 問能不能給大陸網友一些建議 在亂世當中如何保全 一般 我都不太願意提那些特別具體的建議 比如什麼時候該換外匯 什麼時候拋售資產 當然在某些領域特別有研究的博主 也許能在這方面給出一些具體的建議 還管用 但是 我這兒是不想在這方面抖聰明 爲什麼呢? 比如說建議您在房價高位的時候 把你的住宅之外的其他房產給拋售、套現獲利 也許這個時機真的算對了 算對了又怎麼樣呢? 您手上的錢那很可能以後會變成數字貨幣 或者您拿著賣房子的貨幣 投入到另外一個項目去被套牢了 一步僥倖並不是真正的安全 朋友們 就算您在高位賣了房子獲利 那不得有另外一個人去接盤嗎 房價咔嚓 垮下來 您是走人了、那人家不該哭了嗎? 我要建議您在什麼時候趕快賣房子 就算我能掐會算 算對了 顯得我很厲害 但不也是害了另外一個人嗎 那照樣也造業了 對吧 所以我也不願意抖這種聰明 那麼大家如何自保呢? 消極逃避這個環境其實都是自保不了的 恐懼逃避永遠不會安全 那 很多朋友就會說了 那我們就是在這樣一個強權壓迫的環境下 就什麼也做不了了 不是嗎? 其實也不是 咱們講一個故事 爲什麼二戰當中納粹德國一直就沒能夠造出原子彈呢? 要知道全世界頂級的核物理專家都在德國 確實這個希特勒是搞這個種族主義 把一些有猶太血統的科學家給逼走了 但就算是這樣 在核科學這個領域最頂尖的專家仍然是在德國 同時 全世界最大的鈾礦在捷克斯洛伐克 從各方面條件來看 納粹德國都是最有條件先造出原子彈的國家 但是希特勒在他的原子彈夢 一步之遙的地方停下來了 問題出在哪呢? 有兩種說法 一種是德國的關鍵核物理學家海森堡 他不想讓希特勒擁有原子彈 所以他就故意把公式給算錯了 推算出來製造一顆原子彈需要幾噸的鈾 鈾就是那個放射性材料 那麼要取得那麼大量的核材料 就得花費很長的時間 所以就讓這個原子彈工程變得遙遙無期 另外還有一種說法 就說問題是出在石墨這種東西上 這個石墨 它是原子反應堆所用的慢化劑 就是鈍化劑、它是用來讓中子的運動速度變慢 從而讓這個原子核的裂變更加理想 結果 出產石墨的這個捷克斯洛伐克地區的工人哪 心懷亡國之痛、心裡非常痛恨希特勒、痛恨納粹德國 就故意做了手腳 給的石墨就不純 讓這個實驗的結果就不理想 從而讓德國的科學家得出錯誤的結論 就說這個石墨是不適合做慢化劑的 就讓德國走了一條歪路 選擇重水作爲反應堆的慢化劑 而當時得到重水 又很困難 所以就讓這個項目的進程更加拖延了 比較大的可能是這兩個錯誤都犯了 這就讓德國的核武器工程雖然一開始領先 但是最後卻落後於美國 那不管是在公式計算上做文章故意算錯 還是在石墨的質量上動手腳 歸根結底無非兩個字 就是:人心 你看哪怕在納粹德國那樣的高壓統治之下 也沒有人是絕對被控制的、是完全消極的 總有你能夠起作用的地方和能發揮作用的方式 就看你想不想 當然這個由於原子彈被拖延 它對於二戰的結束是起到了很大作用 那我想 咱們身處中國大陸的人 也不要小看自己的力量 當今中國人最缺的還並不是聰明和辦法 就是那點正念 是不是不想參與做惡 想有所作爲 那今天的時事話題 咱們就聊到這 明天在咱們的會員網站:wenzhao.ca 上 我想談一個話題 就是一個民族 怎麼樣在一個變化的環境裡面 去找自己民族的位置 咱們這個節目 長久以來談中國以外的話題 就是說美國、加拿大、英國的故事比較多 明天 我想說說澳大利亞 咱們有很多網友 粉絲、網友也是來自於澳大利亞的 澳大利亞它建立之初 確實 這些創建者們是想建立一個小英國 就是在英國本土之外 建立起一個非常模範的英國式社區 確實 也是英國近代捲入的那些衝突當中 澳大利亞人從來不含糊 都是披堅執銳、勤王保駕、非常積極的 忠心不二 但是 在二戰的那段歲月裡面 澳大利亞卻突然發現自己被宗主國所放棄了 被背叛感就油然而生 澳大利亞就面臨著要重塑自己民族意識 在世界上找自己位置的任務了 那這就要社會的各個階層有非常充分的溝通 全社會都得有現實感 同時承擔起自己的責任 不能整天就指著英國罵 我這麼忠誠於你 你爲什麼拋棄了我 那個時候就得自己承擔起責任 那我覺得這個過程 對今天的中國人也很有啓發意義 明天 在會員網站上咱們聊這個話題 在YouTube上 咱們就是星期五再見了 謝謝大家